神话世界 >> 


从“七曜”认识“七日节律”及神奇的数字七

日期:2022/11/28 浏览:10987
发布人:Soulsky.com





日、月、星均称“曜”,日、月、火、水、木、金、土七个星合称“七曜”。“七曜”qīyào,源自道教,古代也称“七政”。顺序为日曜、月曜、火曜、水曜、木曜、金曜、土曜,七政谓日月与五星也。木曰岁星,火曰荧惑星,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


旧时分别用来称一个星期七天,就是:“日曜日”是星期日,“曜”,本义为日光,后称日、月、星为“曜”,可理解为明亮的天体。“月曜日”是星期一,“火曜日”是星期二,“水曜日”是星期三,“木曜日”是星期四,“金曜日”是星期五,“土曜日”是星期六。


通常日历上日曜日会在 月曜日前面,不符合人们一到七的普遍认知规律,这是因为,我国古代历法中,把二十八宿按日、月、火、水、木、金、土的次序排列,七日一周,周而复始,称为“ 七曜”;七曜论中,太阳为首,太阳为尊,为 万物之始,自然应置于最前,其余顺次排下。


古代中国,韩国,日本,朝鲜都曾采用这样用七曜来计日的历法。周天来源很早,易经中就有“七日一来复"的说法了,七曜在黄帝内经就有出现“九星悬朗,七曜周旋“。但是有人说七曜历可能是唐代才传入中国的,最早应该起源于 巴比伦。不过也有人说我国现存最早的历书---苗族的《七曜历日》才是最早用七曜历的,早于易经,也早于巴比伦。


宿曜历经七曜直日历品第八中记载:夫七曜者。所谓日月五星下直人间。一日一易七日周而复始。其所用各各于事有宜者不宜者。



2017年,诺贝尔奖的其中一项获奖理由是:他们发现了地球生命节律的分子机制,使之与地球律动(每24小时一个周期的昼夜节律)保持同步。简而言之,他们研究的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生物钟”。


西方人现在才发现人体生物钟,而《黄帝内经》里就已经详细地描述了人体生理、病理的昼夜节律、七日节律、四季节律、年节律、六十年节律(六十甲子纪年)、三百六十年节律。


就以七日节律来说,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就写道,如果外感风寒,即使不治疗,只要不发生合并症或并发症,一般 7 天就可以自行痊愈,如果 7 天不好,病程就会延至 7 的倍数,14 天或 21 天,这种规律被称为七日节律。


有关动物和人的怀孕周期都是 7 的倍数:

鸡孵蛋:7×3 = 21 天;

猫怀孕:7×9 = 63 天;

兔子怀孕:7×4 = 28 天;

老虎怀孕:7×15 = 105 天;

人类怀孕:7×40 = 280 天。


七日节律是如何形成的?它是受太阳和月亮的共同作用形成的,阴历(中国传统日历)一个月有 28 天,一个月存在四次潮汐,28 除以 4 就是 7 天,有人认为人类祖先来自海洋,人体大部分是由水组成,所以人体七日节律,也可以看成是潮汐律,这就是天人合一。


现代科学也证实了,人体确实存在着生理、病理的时间节律,但却始终找不到控制这个节律的因素是什么。而中国人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探明了这个答案,这就是天人相应!天人相应是中医学的基本观点,那么这种观点是怎么形成的,这其中的科学道理在哪里?又能给我们现代人什么重要的启示呢?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说过这样一句话,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而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说一个外感病,通俗的说,一个感冒,头疼,发烧,怕冷,没有汗,甚至有点轻度的咳嗽、喘,如果你没有去治疗,没有发生合并症和并发症,到第七天的时候它自己就好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是这个病的自然病程结束了。你看张仲景不是对一个一般的病毒性感冒它几天可以好进行了预测吗?而且他还可以知道,这个病要好的那一天是什么时辰好。张仲景说,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什么意思啊?就是这样一个病,到第七天要好的时候,哪个时间段能好呢?容易好呢?从上午9点,到下午3点,就是中午前后这段时间,这正是汗出热退的最有利的时机。



在中国,“七”也带有神秘色彩,人们常说:七是一个轮回,想想的确如此:如一周七天、天上有“七星”;人的感情有“七情”;色彩有“七色”;音乐有“七音”;诗歌有七言、七绝、七律诗;人体有“七窍”;民间传说有牛朗织女七月七夕鹊桥相会;古时人死后每七天为一祭,直到七七四十九天之后算完毕……“七”果真是个很神秘的数字,神秘得让人不由得想去探寻一番。


农历新年第一个月第七天为“人日”,据说与“女娲造人”的传说有关?中国农历新年正月的第7天,即正月初七,古人定之为“人日”。


在传统的节俗中,“七”所扮演的,就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角色。古人过春节,俗称“过大年”,从正月初一到初七,都赋予了不同的节日含义。据晋董勋的《问礼俗》,从新年的第一天到第七天,分别是鸡日、狗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人日。将新年首月的第七天设为“人日”,最晚在魏晋时代已很盛行。晋代李充《登安仁峰铭》便称,“正月七日,厥日为人;策我良驷,陟彼安仁。”


在新年的第七天,古人要吃用七种时鲜蔬菜做的“七宝羹”;制作类似小人形状,时称“人胜”的佩戴物。而人日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是“登高”,此俗为何而来待考,但“人往高处走”正代表“人日”里的一种愿望。“人日”即“人的节日”,古人将新年的第七天设为人日,在“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中或许能发现些秘密。


女娲在创造出人类之前,先造出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动物,从第一天至第六天,分别创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到第七天才完成了造人计划,遂将这天设为人类自己的节日。虽然女娲造人仅仅是传说,但巧合的是,在西方的神话里人类的诞生同样与“七”相关。不同的是,在西方“创世造人”传说里,人是上帝在第六天造出来的,比女娲早一天。而第七天上帝休息,西方的一周七天,据说由此而来。


农历七月的第七天,即七月初七,在古人眼里是又一个特殊的日子。七月的第七天是中国传统的“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传说在这一天,恋爱中的男青年牛郎和女青年织女将会相聚,此即汉应劭《风俗通义》中所说:“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在古代丧俗中,数字“七”同样十分神秘。至今,民间在亲人亡故后都有“做七”的风俗。所谓“做七”,就是在人死后,从第七天起,亲属每隔七天设斋会祭奠一次,前后七次,“七七四十九天”结束。


从“做七”的丧俗中可以发现,这里的数字“7”充满了悲情,与“人日”、“七夕”中的数字“七”所关联的“生”、喜庆的气氛刚好相反。古代早期,“七”在丧俗中的身份很尊贵。《礼记·王制》中有这样的说法:“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而其他人死后则不能使用这种礼仪。为什么天子的丧礼规定七天停放灵柩,七月下葬?时人认为,“七”是“王者”的代表。古代帝王祭祀先祖一般设“七庙”,即《礼记·王制》所谓:“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也从侧面折射出先秦帝王家对“七”的敬重。


“七情六欲”是哪七情?中医七情会致病?“七情”最早见于《礼记·礼运》中,原文记载为:“ 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在《三字经》中也有记载:“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


对比两者所记载的内容不难发现,七情是人与生俱来的心理反应,最明显的不过是“喜、怒、哀、乐”四种情愫。当然“忧、惧、爱、憎、欲”也是人每天都会有的心理反应,只是人们一贯喜欢说“喜、怒、哀、乐”罢了。对于中医学来说,七情是指 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志。


透露给看官一个天大的秘密:那就是甲骨文的天字是七画。如下图:



 

打印】 【返回



   
光明之门原版古籍
中国域名银行
中医中药资源
古籍字画资源
在线博物馆


Copyright @ Soulsky.com
天神电台空间站地球调频

京ICP备1404657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