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圆视色相 >>
(九) 彩云之南/时光静止
一、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位居风景秀丽的苍山脚下,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大理古城东临洱海,西枕苍山,城楼雄伟,风光优美。大理城的规模壮阔,方围12里,原城墙 高7.5米,厚6米,东西南北原有四座城门,上有城楼。如果说,自治州首府下关给人以繁盛、喧闹的印象,那么大理古城则是古朴而幽静。城内流淌着清澈的溪 水,到处可见古朴雅的白族传统民居,这里居民不论贫富,都有在庭院内养花种草的习惯。大理古城也就有“家家流水,户户养花”之说。 名贵的大理山茶花、杜鹃花,争奇斗艳、傲雪开放,各种红花绿划伸出墙外,连成一条条花巷,芬芳的花香四时不绝,弥漫了全城。清洌的泉水,从苍山上流进城 里,穿街绕巷,经过一家家门前,洗净污垢污染,大街小巷,叮咚的水声不绝于耳,如弹奏的三弦。“家家流水,户户养花”名不虚传。历史悠久,极负盛名的一年 一度民族传统盛会“三月街”,就在城西的苍山脚下举行。城内由南到北,一条大街横贯其中,深街幽巷,由西到东纵横交错,全城清一色的清瓦屋面,鹅卵石堆砌 的墙壁,显示着大理的古朴、别致、优雅。
二、喜洲古镇
喜 洲古镇位于云南省西北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的北部,全镇共有明代、清代、民国以及当代各个时期各具特色的上百院白族民居建筑。远远望去,像一座古朴典雅的 城池,更像是一座巨大的民居建筑博物馆。那独具特色的造型,那几近完美的结构,都给人一种庄重雄浑而又不失轻巧灵透,古朴典雅而又不乏自由洒脱的质感和美 感。 喜洲目前还较为完整地保留着一大批明代、清代、民国以及当代各个时期各具特色的白族民居建筑群落。喜洲的白族民居,更趋向于一种纯朴之美,一种飘逸之美, 一种隐忍之美。它是悠久而深厚的白族历史文化的一面“镜子”,是生活在苍山洱海间的白族人民伦理学、民俗学、建筑学的历史缩影。是人类最为亲近的一种背景 文化,是凝固于是时间之河的多重性艺术。兴许只有在大理这种充满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融汇,充满着田园牧歌的诗意与文献名邦的古雅的地方,才能够缔造出如此 唯美的民居建筑。喜洲是历史名城,又是白族典型的商业集镇,是白族民族资本主义的发萌地之一,云南著名的侨乡之一。也是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
三、周城古镇
这 里总漂浮着一股灵秀与智巧交织的动感,一种牵动人心的质朴和厚实;这里随处可见一件件蓝白相间的扎染布,家家门外石板路,户户门外有流水,这里就是被誉为 “白族扎染之乡”的大理周城。周城位于大理古城北23公里,全村居住1500余户白族居民,是大理最大的白族村镇。周城不仅因为其境内的蝴蝶泉而闻名遐 迩,而且还因为这里至今仍十分完好地保留着白族的各种传统习俗,被誉为“白族民俗的活化石”。密如蛛丝的石板路,汩汩的泉水顺着七拐八弯的巷道流淌,古朴 而又幽静。巷道两侧一幢幢白墙青瓦楼房,是周城白族的传统石墙土木结构建筑,“大理有三宝,石头砌墙不会倒”是这种建筑特征的写照。“家家门外石板路,户 户门前有流水”是周城白族村庄的特色。村内有多株大青树,枝蘩叶茂犹如巨伞擎天。树下小广场有古戏台,周围店铺成排,自然形成农贸和娱乐中心。村内错落公 布着一幢幢飞檐翘角的白族民居,同样是精雕细刻的土木建筑。苍山上流下来的溪水顺着鹅卵石砌的墙角,淙淙流进洱海。密如蛛网的石板路,汩汩的泉水顺着七拐 八弯的巷道流淌,古朴而又幽静。
四、丽江古城
丽江地处金沙江上游,历史悠久,风光秀美,自然环境雄伟,是古代羌人的后裔、纳西族的故乡。丽江古城海拔2,400米,是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中心城市,是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丽江古城,由白沙古镇、束河古镇、大研古镇三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共同组成,其主体部分是大研古镇。 古城倚玉龙雪山雪 水、黑龙潭潺潺清泉而建,依山傍势,环绕古城的三大水系从玉龙桥穿街过巷,入院穿墙,流布全城,形成“家家流水、户户垂杨”的江南景色,被誉为“东方威尼 斯”,“高原的姑苏”,既有山城之容,又有水城之貌。水是古城的灵魂,建筑就是古城肌肤,而密布古城大大小小的354座古石桥、木石桥,又形成了“小桥、 流水、人家”的美景,从而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在这古老的名城中深深融合于这古老的民族和这方水土中。所以中国丽江古城不仅属 于丽江人、中国人,而且它属于全世界人民。
五、束河古镇
束河古镇位于丽江古城西北四公里处,是纳西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是茶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镇,也是纳西先民从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过度的 活标本,是对外开放和马帮活动形成的集镇建设典范,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束河坐西朝东,背风向阳,村后山麓为玉龙雪山余脉,山奇水秀,植被茂密,白沙岩脚院有凤凰山,为丽江木氏发祥地,至束河山形再变,呈祥瑞之象,堪与家称为 “丹凤含书之地”,预言文化昌盛,兴旺发达。束河古镇是清泉之乡,村北柳荫深处有九鼎、疏河两个龙潭,泉水清澈、波光闪烁,分为三河水系,沿房前屋后、菜 园田边穿流而过,使束河既有山寨之奇,又有水乡之秀。 与丽江古城相比,束河古镇显得安静了许多。小小的古镇,一条清泉流过。这里也有四方街,这条与丽江同名的街道依旧是古镇的中心。这里有风情各异的酒吧和近 乎原生态的客栈,闲适的一切,总让人有种如置梦境的感觉。很多去过束河的人都说,如果想要逃离丽江的喧嚣,那么就来束河吧!
六、沙溪古镇
沙溪位于云南大理剑川县西南部,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的东南部,位于大理风景名胜区与丽江古城之间,远近闻名的石宝山就在这里。沙 溪是一个青山环抱的小坝子,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澜沧江水系黑潓江由北至南纵贯全坝。沙溪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镇,上可追溯到2400多年前 的春秋战国时期。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国在西南地区兴起,并成为当时唐朝和吐蕃的缓冲地段,也是连接强者之间的纽带,也是沟通两者经济、文化交往的茶马古 道的主要途经地之一。沙溪作为当时古道上的一个古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唐代以后,与沙溪坝一山之隔,位于沙溪西部的弥沙发掘了盐井,古称傍弥潜井。沙溪 是离盐井最近的茶马古道集市,古镇的贸易也随之加入新的内容--盐。盐井的开采,犹如锦上添花,为沙溪的发展推波助澜,古镇作为离盐井最近的茶马古道集 市,一跃成为茶马古道的盐都,成为西藏、滇西北地区的食盐供给的集散地。
七、和顺古镇
和 顺位于腾冲县城以西3公里处,和顺的名称源于“云涌吉祥,风吹和顺”的诗句,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一个文化发达,人杰地灵的地方。 和顺古镇曾是马帮重镇、 古“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各种外来文化在此交融,也是著名的侨民之乡。但除去这些光环,和顺仍然保持着其古朴的风格不曾改变。走进和顺恍惚中仿佛来 到了江南水乡,一泓碧水绕村而过,民国代总理李根源有诗赞和顺:“绝胜小苏杭”。今天的和顺生活依然恬静,仍未沾染现代气息。和顺古镇内依然保有传统的文 化和建筑,明清时期的祠堂、牌坊、古镇等遍布古镇,整个古镇也保持着明清时的建筑风格未曾改变,宛若传说中的世外桃源。和顺乡是著名的侨乡,历史上出过不 少杰出的人物。走进和顺乡,古朴典雅的祠堂、月台、亭阁、石栏比比皆是,记载了繁盛一时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这里的风光如诗如画,许多电影导演、 摄影师、画家都喜欢到这里取景画画。
八、云南驿镇
云南驿镇位于祥云县境南部,是全县重要的政 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是“彩云之南”的故里。云南驿古镇今为祥云县云南驿镇云南驿行政村,属历史文化保护区和云南省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镇,也是原生态 文化体验旅游的风景名胜区。 云南驿是古今交通要冲和军事重镇,扼滇西门户,西临大理,北达成都,东联昆明,南走夷方,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至今仍有长达 1720米的古代驿道以及居民传统社区得以完整留存。 从公元前二世纪到上世纪初年,在长达22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先后历经县、郡、节度使、州、赕、 城和驿站的设置,并一直以云南作为地名,见证了无数的沧桑巨变。近代,滇缅公路的通车使得汽车运输取代了马帮运输,云南驿作为二次大战中盟军在远东最重要 的军事基地和物资中转站,成为关系中国抗战成败的咽喉要地,一时蜚声海外。六十多年过去,云南驿及滇缅公路、中印输油管、驼峰航线及飞虎队的故事,渐渐淡 出人们的视野,演变为一个小村镇的云南驿在320国道(上海—昆明—畹町,中缅边境)和楚大(昆明—楚雄—大理)高速两条现代化公路的中间,静静的怀想着 山间铃响马帮来的岁月......
九、建水古城
建 水古称临安,亦名巴甸,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距离昆明以南220公里处。建水城最早是南诏时修筑的土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扩建为砖城。城周六里 三、城墙高二丈五尺,四门有城楼,楼为三层,各高四丈,非常壮观。建水人文鼎盛,在元代就始建庙学,明洪武年间建临安府学,万历年间建立建水州儒学。清代 先后建立了崇正、焕文、崇文、曲江四个行院,境内人才辈出。当时建水有“临半榜”之称,即云南科举考试中榜者中临安府要占半数,堪称云南之冠,故而有“文 献名邦”、“滇南邹鲁”之美誉,也被称为“古建筑博物馆”和“民居博物馆”。由于历史尘埃的厚积,交通条件的限制和地理位置的僻远,在这座边城中,她深藏 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民族风情以及众多的、至今尚保留完好的古建筑、古文物、古遗风等,一直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直到1994年建水被列为国家历史 文化名城和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后,人们才意识到在滇南这片苍茫而翠绿的红土高原上,镶嵌着一颗美仑美奂的明珠_建水古城。这颗明珠所闪射出的是中原文 化和边地文化融合的光辉,两者如此厚重,如此和谐,如此完美,如此独特,令人叹为观止。
Copyright @ Soulsky.com
天神电台空间站地球调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