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古收藏 >> 阿域:上帝信仰在中国消失的真相之三:“三吴”及吴字讹误
阿域查证得知,《六书总要》中对吴字是讹作,并说明隶楷作
。通过相关书籍和古代字画可以查证到,这个吴字写法的很多书中已经不存在。
三国志中的吴字。
宋.晋文公复国图.吴宽题跋,这是吴姓自己的姓字一定不会写错。
北宋《武经七书》中的吴字。
吴郡图经续记中,阿域却有很奇怪的发现,看以后几页内容。
阿域感到奇怪的是,这两页文字中竟然出现了三个”吴“字。这里的句
应是此前隶楷统一的
字,而后
泰伯的吴与吴国、吴郡、吴城等到
王夫差,这时的吴字已还原成甲骨文中的”天字“。
这页书中吴姓与吴国(郡)的写法是有区别的。再有在水经注中,吴字的写法也有三种,如下图:
这个吴字与吴氏家谱中写法一致
这是后来文字演变的写法
这个写法是代表吴字郡(国)名的写法,还原成了甲骨文的天字
这个是不是属于排版之误,傻傻的分不清“三吴”?
另有关于三吴的说法。阿域查了下,关于三吴历史上有很多说法,这些说法总起来有以下几种:
①从《 三国志》、《 晋书》中有关记载看来,当以《 水经注》的 吴郡、 吴兴、会稽为三吴是最早最确切的说法。即吴郡、吴兴郡、会稽郡等三郡辖地,由于这三郡都是从同一个会稽郡中析置,因此三郡地区被合称为“三吴”。“ 汉高帝十二年,一吴也,后分为三,世号三吴,吴兴、吴郡、会稽其一焉(《 水经注·渐江注》)”。 三国吴 韦昭有《三吴郡国志》,其书久佚,所指“三吴”不详。
②《 通典》、唐《 元和郡县志》中称 吴郡、 吴兴、 丹阳为三吴。“ 秦置 会稽郡…… 汉亦为 会稽郡,后顺帝分置 吴郡。 晋 宋亦为吴郡,与吴兴、丹阳为三吴。”
③唐梁载言《十道四蕃志》以 吴郡、 吴兴、 义兴为三吴。“汉置吴郡;吴分吴郡置吴兴郡;晋又分吴兴、丹阳置义兴郡,是为三吴”。 按义兴始置于晋,则 三国时不应已有三吴之称。
④宋税安礼《历代地理指掌图》以苏( 东吴苏州)、 常( 中吴常州)、湖(西吴 湖州)三州为三吴。
⑤明 周祁《名义考》以苏州为东吴、润州为中吴, 湖州为西吴,那更是后起之说。
吴郡图经续记中,到这里吴都、吴人、吴太守皆成一个吴字。
《吴郡名贤图传赞》是清道光时期长洲顾沅所辑刻吴郡,其中吴公子就是季扎。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