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 | 简体 | 光明之门 | 圆视头条 | 网标网 | 博物馆展 | 域名银行| 赋能/合作


考古收藏 >> 从游美肄业馆到清华学堂:清华大学的学起源,中国大学史文选

内容搜索:   请输入文章名称关键词


从游美肄业馆到清华学堂:清华大学的学起源,中国大学史文选

发布时间:2022/12/17 发布人:Soulsky.com 浏览次数:10702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下诏变法,要“取外国之长”、“去中国之短”。清政府开始推行的教育“新政”。在“新政”推行的最初三年里,比较突出的有一件事,就是废除科举考试制度,设立学堂,提倡出国留学。


教育改革是从改革科举、创办新学堂和鼓励出国留学开始的。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修改课程。它的主要目标当然是接纳西学,而修改过程中突出的趋势是在“实学”名义下接受西方知识。西方知识在实学的名义下得以在新课程中占有突出地位,这件事表明西方思想在传统的思想价值领域中已被承认占有一席之地。这导致了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西学的重大发展。在大多数情况下改革是非政治的和技术方面的(包括数学、科学、世界地理和历史,也许还有西方语言)。


1901年清廷即命各级书院分别改为大学堂、中学堂、小学堂,引进新式教育。1904年1月,张之洞等制定通过了学堂章程,将普通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级教育,这就是具有近代化性质的“癸卯学制”。从1906年起,停止科举考试,一律从学堂选拔培养人才。中国延续了1000多年的科举考试制度,从此结束。


光绪二十七年(1901)七月二十五日,清政府全权谈判大臣奕劻、李鸿章,与英、美、俄、德、日、法、意奥、西、荷、比十一国公使在北京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有:一、赔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以关税、盐税和常关税作担保,分三十九年还清,年息四厘,本息合计白银九亿八千余万两,被称为“庚子赔款”。


十九世纪末二十年代初,在资本主义列强日益加重的侵略掠夺下,清政府再次把留学纳入革新政治的内容。从光绪二十年(1898)末始,天津武备学堂、上海南洋公学、新方言馆、湖北武备学堂、汉阳铁路学堂等学校都陆续对外派遣留学生。这一阶段派遣的留学生除了为继续培养技术制造和管理人员外,大量的是学习军事和法政等科目。


辛丑条约签订后,国内知识分子受新学传播的影响,激于日深的民族危机,除了通过官派途径出国外,还纷纷自费出国,寻找救国振兴的真理,留学热潮逐渐兴起。光绪三十年(1904),日本在对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国人更感到日本的迅速强盛,是因学习西方、维新变革卓有成效,大批的留学生拥入日本,留学热潮更为高涨。到光绪三十二年(1906),留日的官费、自费留学生猛增至八千人。


拨清华园建游美肄业馆剳文


1904年12月上旬,中国驻美公使梁诚就中国的赔款是用黄金还是用白银一事,与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据理力争。谈话间海约翰透露出一句:“庚子赔案实属过多。”这一信息立刻被梁诚捕捉。这说明美政府已发现其有关部门在上报庚子之乱的损失之中,有“浮报冒报”的现象。梁诚非常机敏地放弃了谈判战略,不再去和海约翰纠缠赔款用金还是用银的了,而是“乘其一隙之明,籍归已失之利”。于是他不放过任何机会,在美国国会及议员中四处游说退还不实赔款。光绪三十年至三十一年间(1904-1905),美国政府决定退还部分赔款,而时任清政府外务部右侍郎的梁敦彦则力主开办学堂。梁敦彦的主张恰好与美国政府计划一致。



两广总督周馥为发给广州府香山县附生杨耀焜等人赴美护照事致外务部咨呈(1906年12月6日)

1906年初美国伊利诺大学校长爱德蒙·詹姆士送呈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一份备忘录,要求美国政府加速吸引中国留学生到美国去。同年3月6日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到白宫进谒罗斯福总统。他也建议总统将中国清政府的庚子赔款退还一部分,专门开办和津贴在中国的学校。1907年明恩溥发表《今日的中国和美国》一书,他在书中指出,应该多让一些中国知识分子去美国留学。


在明恩溥等人的推动、鼓吹下,罗斯福给国会提出了一个咨文,指出:“我国宜实力帮助中国厉行教育,使此巨数之国民能以渐融洽于近世之境地。援助之法宜招导学生来美,入我国大学及其它高等学社,使修业成器,伟然成才,谅我国教育界必能体此美意,同力合德,赞助国家成斯盛举。”


1908年5月25日,美国国会通过罗斯福的谘文。同年7月11日,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向中国政府正式声明,将美国所得“庚子赔款”的半数退还给中国,作为资助留美学生之用。留下的那部分“实应赔偿”,内容包括美国出兵中国的军费赔偿及美在华商人与传教士的损失赔偿。


当时为什么美国人想用退赔的庚款办学呢?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在1906年给罗斯福的一份备忘录中声称:“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为可靠。”因此他敦促美国政府采取措施通过吸引中国留学生来造就一批为美国从知识和精神上支配中国的新的领袖。



奏報收過美國賠款提撥游美學費預算應支數目


1908年10月28日,两国政府草拟了派遣留美学生规程:自退款的第一年起,清政府在最初的4年内,每年至少应派留美学生100人。如果到第4年就派足了400人,则自第5年起,每年至少要派50人赴美,直到退款用完为止。被派遣的学生,必须是“身体强壮,性情纯正,相貌完全,身家清白,恰当年龄”,中文程度须能作文及有文学和历史知识,英文程度能直接入美国大学和专门学校听讲,并规定他们之中,应有80%学农业、机械工程、矿业、物理、化学、铁路工程、银行等,其余20%学法律、政治、财经、师范等。


美国用心良苦的教育计划,成效卓然。考取庚子赔款(胡适是第二批)而留美的中国学生,在后来的几十年间成了中国学术界最闪亮的明星,而他们的言传身教,又深深地影响了后来者。


改游美肄业馆为清华学堂的剳文


1909年清政府成立了游美学务处,负责直接选派学生游美,同时着手筹设游美肄业馆。1910年11月,游美学务处向外务部、学部提出了改革游美肄业馆办法。其中提到,因已确定清华园为校址,故呈请将游美肄业馆名称改为“清华学堂”。


1910年,游美学务处为申呈第一次学生到美入学情形致外务部的呈文


1909年起,美国将所摊浮溢部分本利退回,充作留美学习基金,到1924年6月退回余款本利1250余万美元,作为中国教育文化基金。1917年12月起,大部庚款缓付5年,德奥部分因战败取消,和俄国缓付部分,都拨作国内公债基金。1924年5月底苏联政府声明放弃俄国部分庚款,于清偿所担保债务后,完全充作提倡中国教育款项。1925年法﹑日﹑英﹑比﹑意﹑荷等国都先后声明退回赔款余额,并订立协议,充作办理对华教育文化事业,或充作外国银行营业费用和发行内债基金之用。这种退回庚款的实际使用,大都由中外合组的管理委员会主持。



1911年初,利用庚款而专门为培养赴美留学生的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正式成立。在清亡以后继续利用庚子赔款选拔留学生。1949年掌管“清华基金”的教育家梅贻琦先生到台湾后,又利用这笔款项创办了新竹清华大学。



1909年第一批庚子赔款留学生


随后,英国、俄国等国也有庚子赔款,也是用于教育,具体多少钱无法准确核实了。1908年,梁敦彦代表清政府与美国签约,中国自1909年起每年选派100名留学生赴美学习,直至1940年。根据中美协议,清政府成立了“游美学务处”,梁敦彦还推荐同为第一批留美幼童的唐国安主持赴美留学事宜 。


1909年清政府成立了游美学务处,负责直接选派学生游美,同时着手筹设游美肄业馆。唐国安参与“庚款留美”的具体组织工作,担任外交部、学部所共属的“游美学务处”会办,进而成为清华学堂副监督、监督,清华学校第一任校长。


1911年4月9日,清政府批准将游美肄业馆改名为清华学堂,并订立章程。4月29日,清华学堂在清华园开学。1912年10月,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Tsinghua college),归北京政府外交部管辖,校园建筑体现出“中西文化,荟萃一堂”的特点。学制8年,分中等、高等两科,高等科学生毕业后一般插入美国大学二、三年级。


1916年清华学校正式提出改办完全大学,1925年设立大学部,同年设立国学研究院,开始向完全的大学过渡。清华建校初期,以外籍教师为主。后来,中国教师逐渐增多并成为教师队伍中的主干。在教学上受美国影响较大,课程、教材、教学法等仿照美国,重视英文训练,教学严格,考试频繁,淘汰率高。高等科重视英文和数理等自然科学,到高等三、四年级,主要学习美国大学的若干课程。高等科毕业生一般可以插入美国大学二、三年级就读。


1925年,清华学校设立大学部,“纯以在国内造就今日需用之人材为目的,不为出洋游学之预备”。1925年设立研究院,作为成立大学院之预备,研究院尽其始终仅设国学科,世称“国学研究院”。开办研究院旨在“研究‘中国固有文化’,使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沟通”。研究院实行导师制,开创了国学研究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新风气。1929年停办。


大学部成立之后,新招学生不再是留美预备生,称新制生;原有学生归于留美预备部,称旧制生。从1909年起,至1929年留美预备部结束,清华共培养、选送留美学生1280人。


1928年,清华学校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由教育部、外交部共管。1929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国立清华大学专属教育部管辖。至1937年已发展为一所拥有文、理、法、工四个学院16个学系的综合性大学。


到了30年代,美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而同时,美国人在中国建立了12所教会大学,这其中包括赫赫有名的燕京大学。教会医院则出现了协和医院,洛克菲勒基金会则资助了中国学者们的农村调查与考古行动。


(此后发展历史略)

胡适在1947年10月10日平津六科学团体联合年会上的演讲中,最后一段话是这样的:

基尔曼于1902年辞掉他已作了廿五年的校长,在那个典礼上,基尔曼讲演,他说:约翰斯哈布金给我们钱办大学,可是没有告诉我们大学的一个定义。我们要把创见的研究,作为大学的基础。这时,后来任美国总统,也是那个大学的第一班学生威尔逊站起来说:“你是美国第一个大学的创始者,你发现真理,提倡研究,不但是在我们学校育成绩,给世界大学也有影响。你创始了这师生合作的精神,你是伟大的。”同时,以前曾被邀参加创办大学意见的哈佛大学校长艾利阿特发表谈话,他说:你创立了研究院的大学,并且坚决的提高了全国各大学的学术研究,甚至连我们的哈佛研究院也受了你的影响,不得不用全体力量来发展研究。我要强调指出,大学在你领导之下是大成功,是提倡科学研究的创始,希望发现一点新知识,由此更引起新知识,这年轻的大学,有最多的成绩,我最后公开承认你的大学政策整个范围是对的。

在中国,自清朝的教育改革开始,不仅是清华大学的前身游美肄业馆,中国的大学都成了外国人办的大学了。那么此时中国的大学又是怎么来定义的呢?恐怕没几个人能说明白的吧?阿域浅显的理解,包括胡适在内的这些所谓新时代新思想的激进分子,似乎都成了西方文化以至美国文化的代言人,这是这些中国大学的成果?更为突出的一点是,这些大学输出并培养出的带有西方价值观的所谓知识精英,最后很多都成为中国现代大学的领导和师资。中国的现代大学到底是谁的大学?

(未完待续)

相关阅读:

《中国大学史》之中国现代大学的起源:从崇信义塾说起

《中国大学史》之中国现代大学的起源:京师同文馆与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

中国现代大学的起源:上海大同大学,《中国大学史》文选


 

点击数:10702  录入时间:2022/12/17 【打印此页】 【返回

分享按钮
Copyright @ Soulsky.com
天神电台空间站地球调频
京ICP备1404657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