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 | 简体 | 光明之门 | 圆视头条 | 网标网 | 博物馆展 | 域名银行| 赋能/合作


考古收藏 >> 甲骨文演义“氏”字:氏的本义是宗族的称号,是宗族的标志

内容搜索:   请输入文章名称关键词


甲骨文演义“氏”字:氏的本义是宗族的称号,是宗族的标志

发布时间:2022/11/23 发布人:Soulsky.com 浏览次数:10505

 


从战国文字看,“氏”字像一根木杆上面有样子怪诞的龙蛇状图腾,这是一个宗族的标志。

“氏”字的本义是“宗族的称号”。这种称号在古时只是贵族才有。



[氏]字字形演变 字源演变


[氏]字字形演变 字源演变

「氏」 甲骨文 字形图


「氏」 金文 字形图

「氏」 楚系简帛文字

「氏」 秦系简牍文字

氏,氏族也。【白虎通】有氏者何,贵功德,下伎力,所以勉人为善也。【左传·隐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疏】释例曰:别而称之谓之氏,合而言之则为族。

【赵彦卫·云麓漫抄】姓、氏后世不复别,但曰姓某氏,虽史笔亦然。按姓者,所以统系百世,使不别也。氏者,所以别子孙所自出。如周姓姬氏,所以别子孙,如鲁卫毛耼邘晋应韩之分,若夫《易》云:黄帝尧舜氏作。尧舜虽非姓氏,旣是天子当一代,称曰尧舜氏,义亦通。此又不拘姓氏之例。

【柳芳·论氏族】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官则司马司徒,氏于爵则王孙公孙,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氏于志则三马五鹿,氏于事则巫乙匠陶。 又古者贵有氏,贱无氏,故其诅辞有曰:坠命亡氏,言夺爵失国也。诅辞见【左传·襄十一年】。 

又妇人例称氏。【仪礼·士昏礼】祝告妇之姓,曰某氏来归。又乐氏,津名,在郑。【左传·襄二十六年】涉于乐氏。又元氏、猗氏、卢氏、尉氏,皆县名。【广舆记】元氏属常山,今属眞定府。猗氏属河东,今属平阳府。卢氏本汉县,今属河南府。尉氏本秦县,今属眞定府。【师古·汉书注】凡地名称某氏者,皆谓因之而立名。如尉氏、左氏、缑氏、禺氏之类。 又以氏名其物。【大戴记】兰氏之根,櫰氏之苞。又姓。【吴志】有氏仪,后改姓是。又猛氏,兽名。【司马相如·上林赋】鋋猛氏。【郭璞曰】今蜀中有兽,状似熊而小,毛浅有光泽,名猛氏。 

【说文】巴蜀山名岸胁之旁着欲落堕者曰氏。氏崩,闻数百里。《扬雄·解嘲》响若氏隤。按今《扬雄传》作。【玉篇】亦云:巴蜀谓山岸欲堕曰氏,崩声也。承纸切。又《元包经》剥屵氏。传曰:山崩于地也。注:屵音蔡,氏音支。与《说文》《玉篇》义同而音异。 

【集韵】掌是切,音纸。姓也。义同。又【广韵】【集韵】【韵会】章移切【正韵】旨而切,音支。月氏,西域国名,在大宛西。【史记·大宛传】有大月氏,小月氏。亦作月支。 又阏氏,单于后名。【史记·韩王信传】上乃使人厚遗阏氏。【注】阏音燕,氏音支。又乌氏,县名。【史记·郦商传】破雍将军乌氏。【注】乌音于然反,氏音支,县名。属安定。【前汉·地理志】作阏氏。

【史记·货殖传】乌氏倮。【注】韦昭曰:乌氏,县名,倮,名也。索隐以乌氏为姓,非是。【广韵】子盈切【集韵】咨盈切,音精。狋氏,县名。【前汉·地理志】代郡有狋氏县。【注】孟康曰:狋音拳,氏音精。 亦作。【古今印史】,承旨切,族下所分也。古者姓统族,族统。适出继位之余,凡侧出者皆曰。故为文从侧出以见意。

【赵彦卫·云麓漫抄】如鲁卫毛耼邗晋应韩之分。谨照原文邗改邘。【史记·货殖传】乌氏倮。谨照原文鸟改乌。

常用词“姓氏”:

姓氏也指姓名,表明个人所出之家族的符号,多以远祖食邑的地名表明之。姓本起于女系,氏起于男系,其后社会渐以男子为主体,故姓亦改从男系,氏则有时反为表女子家族之用。姓氏合称,仍指姓。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诸子》:「唯英才特达,则炳曜垂文,腾其姓氏,悬诸日月焉。」

氏本是古代姓的分支,在母系社会,子女随母姓,后来随时间发展到父系社会后,姓则随父亲。随着同一祖先的子孙繁衍增多,这个家族往往会分成若干支而散居各处。

各个分支的子孙除了保留姓以外,另外为自己取一个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也就是说,姓是一个家族的所有后代的共同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衍生出来的分支。

氏会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会有一个人的后代有几个氏或者父子两代不同氏。另外,不同姓之间可能会以同样的方式命氏,因此会出现姓不同而氏相同的现象。

在周朝以前,贵族除了有姓之外,还往往以国、官位为氏。而一般人没有姓,也没有氏。当时只有诸侯国的国君及其家族才有姓,而氏则是赐封了土地以后才有。

在夏商周三代,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氏用来区别贵贱,贵族有氏,贫民有名无氏。姓用来区别婚姻。同姓不能通婚,姓同氏不同也不能通婚,而氏同姓不同则可以通婚。后来在中国一直保持了这种传统,同姓之人通婚被视为禁忌。直到现代,这种传统才被逐渐打破,但是许多地方民间仍然不赞成同姓通婚。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宗法制度瓦解,姓氏制度也发生根本变革。这时氏开始转变为姓。战国以后,平民也有姓,百姓遂成为民众的通称。这反映了贵族的没落,平民地位的上升。秦汉以后,姓与氏合一,遂称“姓氏”。

据统计,中国有单姓6931个。《中国姓氏大辞典》显示,中国古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双字姓9012个、三字姓4850个、四字姓2276个、五字姓541个、六字姓142个、七字姓39个、八字姓14个、九字姓7个(分别为:西木感给特杜立给特、西木萨给特杜立给特、西姆萨给特杜立给特、那乌那基尔杜立给特、秃秃黑里兀惕塔塔儿、乌朗汉吉尔莫吉尔敏、奥勒特给特玛鲁基尔)、十字姓1个(即:伙尔川扎木苏他尔只多)。


 

点击数:10505  录入时间:2022/11/23 【打印此页】 【返回

分享按钮
Copyright @ Soulsky.com
天神电台空间站地球调频
京ICP备1404657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