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 | 简体 | 光明之门 | 圆视头条 | 网标网 | 博物馆展 | 域名银行| 赋能/合作


阿域论道 >> 徽菜文化与中国徽州婚俗文化

内容搜索:   请输入文章名称关键词


徽菜文化与中国徽州婚俗文化

发布时间:2020/11/12 发布人:Soulsky.com 浏览次数:101808

 

从安徽古徽州婚嫁礼仪习俗,解读徽菜文化与中国徽州婚俗文化


近日,阿域参观了位于黄山市的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观后受益匪浅,接受了一场徽州文化的洗礼。

从安徽古徽州婚嫁礼仪习俗,解读徽菜文化与中国徽州婚俗文化


中国徽菜博物馆是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的分馆,在中国徽菜博物馆中阿域通过婚礼民俗、乔迁、寿宴、周岁生日宴等,感受到徽菜在不同宴会和场所的特色体现。

从安徽古徽州婚嫁礼仪习俗,解读徽菜文化与中国徽州婚俗文化


从婚宴开始,徽菜在婚宴中的有代表的特色菜分别是:六层一品锅,代表龙凤呈祥;红枣莲子羹,意味着早生贵子;鳜鱼,象征富贵有余;再有招财进宝面点。

从安徽古徽州婚嫁礼仪习俗,解读徽菜文化与中国徽州婚俗文化


人生四大幸事是: 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而结婚成家,也是中国人传宗接代的隆重仪式。当然结婚之日,主人家大摆酒席,宴请亲朋。结婚宴席也就成为各地主要的民俗活动之一。

从安徽古徽州婚嫁礼仪习俗,解读徽菜文化与中国徽州婚俗文化


而在古徽州的婚宴中,酒席必备的一个菜就是四喜丸子。四喜丸子,是经典的中国传统名菜之一,属于徽、鲁菜菜系。由四个色、香、味俱佳的肉丸组成,寓人生福、禄、寿、喜四大喜事。常用于喜宴、寿宴等宴席中的压轴菜,以取其吉祥之意。

阿域没参加过徽州的婚宴,不了解酒席的具体操办过程。而在阿域的老家皖西南,一般的结婚酒席或其它宴席,在上四喜丸子(菜品或有差别)这道菜的时候,都是要放鞭炮的。同时主人要向亲朋们致谢,感谢亲朋们的到来,还要说一些礼节性的话语。


从安徽古徽州婚嫁礼仪习俗,解读徽菜文化与中国徽州婚俗文化


说过徽菜文化,阿域回头再来说说古徽州的婚俗礼仪。婚俗礼仪不仅徽州,在中国各地都有着其地方特色的文化体现。

从安徽古徽州婚嫁礼仪习俗,解读徽菜文化与中国徽州婚俗文化


这是江南一带结婚时用的婚床,也叫架子床。有的地方对床的工艺过于讲究,有千工床之称。

从安徽古徽州婚嫁礼仪习俗,解读徽菜文化与中国徽州婚俗文化


木箱和一些日常用具,一般是女方的主要陪嫁嫁妆。

从安徽古徽州婚嫁礼仪习俗,解读徽菜文化与中国徽州婚俗文化


一般都会有新娘自己做的手工布鞋,象征白头偕老。母子箱则象征子孙满堂。

从安徽古徽州婚嫁礼仪习俗,解读徽菜文化与中国徽州婚俗文化


现在,阿域跟大家一起来看看古徽州的婚嫁程序吧。旧时,徽州婚嫁严格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般有八道或更多的主要程序:说媒、行聘、请期、搬行嫁、迎亲、拜堂、闹洞房、回门。

从安徽古徽州婚嫁礼仪习俗,解读徽菜文化与中国徽州婚俗文化


说媒(纳采、问名、纳吉):旧社会的古礼,男满18岁为“弱冠”,女满15岁为“及”。儿女到了十三四岁,父母就开始关心其婚事。联姻讲求门当户对,实际上女方每望高攀,男方却需适当迁就。故有“嫁女高高求,讨亲低低凑”的说法。一般都由乡里的好事婆娘,往来游说,巧言撮合或由男方选定对象,委托媒婆前往提亲。女方如同意,媒婆就取得女方年庚八字红单送到男家,男方将八字置灶君座下,以测有无不祥之兆。若厨房三日内不失盘打碗,不缺瓢少筷,认为初步吉利。再将男女两方生辰八字送到算命先生处,以天干地支相测看看是否相冲相克,全部通过则确认无误才可以正式求亲说合。

行聘(纳征):俗称“下定”、“定亲”,双方确定联姻后,选定吉日,由男方备下红贴,称为“鸳鸯礼书”,在内页写上男子的生辰八字,装入一个红封套,附写一篇请求联姻的定格文章,备下一支新毛笔和一块新墨放入一个红皮“批书匣”,请一名本房男性亲属带上批书匣,随媒人去女家,俗称“下定书”。同时还要根据女方要求送去“头接礼、二接礼、三接礼”,如衣料、首饰、礼银等。

从安徽古徽州婚嫁礼仪习俗,解读徽菜文化与中国徽州婚俗文化


请期:订婚后,男女完婚,男方先请媒婆上门提出结婚请求,得到应允后,由男方捡选迎娶日期,书写在红柬上(“迎娶日子书”),配上相应的礼物,请媒人送到女家。古时便称为“请期”。现代叫“送日子”。  

搬行嫁:在迎娶的前一天或当天,男方需派人前往女宅搬嫁妆,称为“搬行嫁”。搬行嫁期间,男女双方住宅张灯结彩,鸣炮奏乐。嫁妆一般都是房间家具及日常用品。富贵人家也在拜匣里放上一些金银首饰等,吃、穿、用品也一应俱全,可供一生享用。(有的甚至连棺木都备齐)。

从安徽古徽州婚嫁礼仪习俗,解读徽菜文化与中国徽州婚俗文化


迎亲:成亲之日,迎娶新娘要用花轿,少数沿河地区用船。迎亲人员一般为媒人、喜娘、舅舅、姑父以及与新郎、新娘年龄相仿的青年男女。抬轿者为四人,富贵人家为八人。新郎一般要亲自前往,歙县也有不用鼓乐,不要新郎上门迎亲的。到了女方家里,女方大门紧闭,要待男方在门缝中塞足了“大门小门礼、开门包”后,方才打开大门,鸣炮迎客,抬轿入内。然后开始“哭嫁”,母女抱头痛哭,不过哭声中更多的是乐观而不是悲伤。

为什么要哭呢?据说是“不哭不发,哭哭发发”。花轿出门后,有的地方还偷偷盛一碗水,随着出门的花轿泼出去,象征“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花轿到了男家村口即止步不前,要等新郎背进村子,这里面又有典故,婚后若是吵架,媳妇就可以声称“又不是我自己走上门的,是你把我背进来的”。  

拜堂:歙县的习俗是,花轿至男宅落地,新郎亲自迎至厅堂,即行拜堂礼,黟县的习俗就是轿至男宅大门,公婆、新郎都上楼,要等新娘入了洞房,传带同时高呼“一代高一代,一代胜一代”。新娘入洞房稍事休息后,才出来行拜堂礼。拜礼为三拜,一拜天地,二拜父母,夫妻对拜。拜毕,传代入洞房。第二天上午,从大到小拜见大人,被拜得要赏红包。拜毕大人,再由比新郎小一辈的人同拜新人,新人也要准备红包给小孩。下午大摆筵席请亲戚朋友,欢宴毕,闹洞房,夜间也有好事者“听房”。   

从安徽古徽州婚嫁礼仪习俗,解读徽菜文化与中国徽州婚俗文化


闹洞房:花烛酒宴散席后,亲戚好友聚集新娘房里,大家用各种不同的方式逗新娘发笑或是出一些难题来捉弄他们,以此取乐。图的也是“炒发”。     

回门:新婚第三日,新娘回娘家探望,此为“回门”,如新郎伴送,则为“双回门”,女婿第一次上门,岳丈人要张灯结彩,请吃“三茶”,即清茶、枣栗茶、莲子甜茶,再吃咸蛋和肉丝盖浇面。新郎要一一拜见岳家诸亲长辈,中午岳家要开席宴婿,称为接女婿也称“回门酒席”邀请岳丈家亲朋好友参加。徽州素有“丈母娘见女婿,犹如见皇帝“,以及”女婿上门活祖宗“等说法。所以非常隆重。第一次回门,不等夕阳西下,新婚夫妇必须告辞归家。临走时,岳丈家送一只红毛公鸡和一只黄毛母鸡。

回家后要择日岳丈家父母亲属来会亲。但徽州有“父子不同桌”的习俗,故要安排好几次。礼尚往来,岳丈家也要邀请女婿家亲属去“会亲”俗称“接亲会”。当然接亲都是直系亲属。过年的新春正月,新婚夫妇要到各有关亲属家去拜年,谓之“上门会亲”。

从安徽古徽州婚嫁礼仪习俗,解读徽菜文化与中国徽州婚俗文化


下面,我们再来领略一下相关婚嫁礼仪的其它文化传承吧:

从安徽古徽州婚嫁礼仪习俗,解读徽菜文化与中国徽州婚俗文化


一代传一代。

从安徽古徽州婚嫁礼仪习俗,解读徽菜文化与中国徽州婚俗文化


发家之吉。

从安徽古徽州婚嫁礼仪习俗,解读徽菜文化与中国徽州婚俗文化


称心如意。

从安徽古徽州婚嫁礼仪习俗,解读徽菜文化与中国徽州婚俗文化


早生贵子。

从安徽古徽州婚嫁礼仪习俗,解读徽菜文化与中国徽州婚俗文化


同行到老

 

点击数:101808  录入时间:2020/11/12 【打印此页】 【返回

分享按钮
Copyright @ Soulsky.com
天神电台空间站地球调频
京ICP备14046571号-2